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百名教授

王富:寡言善行,润物无声

时间:2015-07-21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他1966年出生,1986年大学毕业,大学期间与蔬菜结缘,工作2年后选择继续在蔬菜专业深造,1991年获农学硕士学位,之后登上讲台,留校任教。2000年获得东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2001年,离开故乡黑土地,举家来到齐鲁大地。从此,农大校园里又多了一位辛勤耕耘的教授,山东蔬菜界又多了一位优秀专家。他,就是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番茄育种专家—王富教授。

心系菜农,将科研进行到底

王富教授主要从事番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涉及番茄野生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番茄抗病育种和生物技术、番茄耐贮运和长货架期育种以及番茄嫁接砧木选育和嫁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育种工作就像是一条流水工作线,每一个思路、每一份态度都影响着产品的优劣;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产品的成败。王富教授就是严谨掌握这条工作线的科研佼佼者。作为一名育种工作者,下地干活儿是必须要做的事。夏天是育种工作者最紧张、繁忙的时节,只要太阳一出来,番茄上的花粉就开始散落。因此,早上5点到7点是一天工作的“黄金时段”。一到5月,天还没亮,王富教授就已经在大田里忙碌起来。长年累月下来,他已经养成了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的习惯。到了番茄收获的时节,番茄成熟比较集中,为了尽快将番茄收好、获得种子,王富教授每天从早上5点到晚上11点一直在试验田和实验室忙碌。王富教授说,今年由于天气不好,雨水较多,连续阴雨天,番茄在开始成熟时就有大部分果实烂果了,所以就得抓紧时间采收种子,因此这几天都是冒雨采收种子的……

作为一名育种工作者,要每天想着育种的事情。播种、管理、选种、筛选,再播种、管理、收获、筛选,选了种,种了选,需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尝试,番茄育种“难在选系,重在组配”,特别是在选出理想的自交系以后,如何选定父本、母本,实现良种性能互补,同时还要进行更为艰难的杂交种选育,面对上万个杂交组合,需要耐心观察,细致记录,仔细了解每一份材料和每一个组合的特征特性。

育种是一件艰苦并快乐的事情,每天你都觉得有希望,但最后多数的时候是失望。许多人前仆后继,育种多年也未必能获得成功。育种也是一个机遇和幸运并存的事情,只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把握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幸运就一定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头上。

在这条艰辛的育种道路上,王富教授一走就是30多年,一路走来成果斐然。他主持山东省良种工程课题5项、山东省农业创新课题2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奖励基金1项,青岛市科技攻关课题1项。选育出“莱红1号”、“莱红2号”、“莱粉1号”、“青农866”等4个鲜食番茄品种,利用野生多毛番茄选育出耐低温、抗根结线虫砧木品种1个,新品种和砧木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为番茄种子国产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1项。1999年获“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称号,2009年“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王富教授说,他搞番茄育种,并不是为了获得多少荣誉,就是想给老百姓做点事情,让种植番茄的农民辛辛苦苦的劳动到头来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农民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王富教授积极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农民生产,为青岛市培训蔬菜技术人员3 000多人次,指导农民生产200多次,为青岛市蔬菜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位在寿光工作的毕业生说,在寿光的很多地方,不管是育种公司还是当地农民,没有人不知道搞番茄的王富教授。

和王富教授在一起工作的刘成连教授告诉我们,王富教授无私奉献,把很多选育的育种材料无偿送给国内一些育种公司和研究机构,用于优良品种的开发和推广。

走过一段旅程,再回首,那些困难和迷茫早已在脑海里过滤,记忆里留下的也只是云淡风轻的一笔。当被问及在研究过程中有没有一些难忘的经历时,不善言辞的王富教授笑得特别憨厚,他说:“也没啥好说的,就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了。”没有豪言壮语的表白,只有默默无闻的行动。王富教授秉着“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学问”的态度,赢得了同行和业界的广泛肯定和认可。

学高身正,精心育人

身处三尺讲台就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从教20多年来,王富教授主讲“蔬菜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原理”、“蔬菜栽培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等园艺专业骨干课程,年均工作量在400学时以上;指导硕士研究生12名;主持学校A类课程建设1项;实验教学项目1项,获学校实验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六合”奖教金1项。在教学的同时,他潜心笔耕,编写了《中国番茄》《番茄野生资源》《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番茄生产》和《出口番茄安全生产技术》等著作,为番茄育种工作者和农民提供了优秀参考资料。

王富教授永远是忙碌的,但在百忙之中对待学生工作仍然一丝不苟。王富教授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告诉学生在工作学习中如何自主学习、提高效率。他经常和自己的学生说,把自己该做的科研工作完成后,其他时间你们是自由的。王富教授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学业上,王富教授在百忙之余,对待每个研究生的第一篇论文,都改得非常认真仔细,然后再一字一句地告诉学生存在的问题。他的一位研究生说:“每当我论文或实验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我就跑去找王老师,每次王老师都是笑呵呵地同我聊天,让我觉得天大的事儿到了老师这里都不是事儿,聊完之后我就会信心满满地再次战斗。导师淡然洒脱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提起王富教授,许多学生都说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师长。他不仅当好学生的学习导师,而且十分关注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他从学习、思想和心理素质上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为他们倾注心血和爱心,用自己的学识魅力、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深受学生的爱戴。正如他带的研究生董盼盼所说:“我跟着王老师一年多了,感受到他强烈的人格魅力。虽然老师治学严谨,可是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他更像是我们的慈父,待人宽厚随和,跟在老师身边感觉特别踏实,他教会了我们太多太多。”

“厚德 博学 笃行 致远”是青岛农业大学的校训,在王富教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王富教授是一名默默耕耘的园丁、以德为范的师长、孜孜不倦的学者,他有着守成的踏实,有着创新的进取,20余载甘守寂寞潜心笔耕;他有着师长的严厉,有着朋友的温暖,日复一日以身作则教书育人。王富教授以自己的突出业绩和良好形象,坚守着学术良知,护卫着精神家园,诠释着教师的职业操守,为学生树立起学术和人生的标杆。

Baidu
作者:刘燕杰 董盼盼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Baidu
map